<td id="cjgx2"></td>
      1. 鄉鎮快訊

        【工作動態】大將鎮:鄉村治理出實招 村屯面貌換新顏

        來源:融安縣大將鎮  發布日期:2022-08-03 16:45   作者:大將鎮

        東潭村發展種植融安金桔,促進村民增收

        ????大將鎮東潭村堅持在鎮黨委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依托良好自然資源和群眾基礎,通過黨建引領實現鄉村治理有效,產業助推生態宜居建設,致力打造“黨建立村、產業富村、旅游興村、文明旺村”的鄉村振興示范村。

        ????壯大特色產業,融合發展促增收。東潭村依托融安金桔特色產業,寫好產業富民,融合發展的文章。一是創建“黨支部+”產業發展模式。通過“黨支部+村民合作社+農戶”的產業發展模式,為鄉村產業發展、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,對培訓村民、技術服務、產銷對接等提供組織保證和有效形式。截至目前,全村融安金桔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,人均約2.5畝,平均畝產值1萬元,建立村民合作社5個,帶動脫貧戶99戶實現增收致富。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助力鄉村振興。二是打造生態示范園。利用浪溪江河谷旅游資源,打造生態養殖、休閑觀光特色農旅產業,積極謀劃發展鄉村旅游產業,全村重點打造大潭生態示范園區。截至目前,爭取上級資金120萬元,升級大潭生態示范園區建設,完善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和景觀打造。聘請本村脫貧戶到示范園務工,拉動脫貧戶就業,提高脫貧戶收入。三是創建黨建旅游示范帶。大力實施“黨建+”模式,通過深挖東潭村自然旅游資源優勢,進一步完善全村鄉村旅游景區布局,通過東潭村試點輻射周邊,以點帶面,將東陽、小片2個屯納入鎮級鄉村旅游大布局,積極推進生態農業、休閑觀光、養生養老旅游開發,努力提升農旅服務質量,拉長產業鏈,增強長期發展后勁。

        ????創新基層管理,村屯面貌變新樣。東潭村積極探索村民自治工作模式,創新基層管理。一是推動村民自治。以東潭村大潭屯為試點,多措并舉推動村民自治。建立由大潭屯黨支部、鄉賢理事會兩支隊伍共同參與的示范點創建機制。通過屯內推選產生鄉賢理事會,加強屯內事務自我管理,充分發揮黨支部在凝聚民心、服務基層、服務群眾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。截至目前,服務群眾181人次。二是建立網格管理機制。構建村、屯管理網格,推動屯內各類事務有序開展。全村試行“一網統籌,事事入格”的全網格化管理,村、屯級網格長19人,網格員42人,主動參與志愿者登記在冊63人。三是開展文明評比活動。組織召開群眾會制定大潭屯“五幫”互助細則和村規民約,規范村民行為,通過周周評、月月比、季季獎的方式開展文明評比活動,激勵村民積極參與村屯建設。目前,全村正在推廣大潭屯工作模式,2021年至今共舉辦文明評比活動24場次,鄉村治理成效顯著。

        ????強化宣傳教育,文明和諧樹新風。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文明意識和文明素養,東潭村通過多措并舉推進文明宣傳教育活動,營造文明社會風氣。一是打造“紅色宣教”陣地。充分利用村“農家書屋”各類藏書資源和抗日英雄烈士墓紅色資源,組織村民對基本道德規范、社會榮辱觀、民族宗教政策、民主法治以及社會公德、職業道德、家庭美德等文明思想進行學習,全年開展宣教活動28場次,惠及群眾1300余人。二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。通過“線上宣傳+線下宣講”互相融合的方式,在線上,通過廣播、微信群、QQ群等,統一推送宣傳錄音和資料等。在線下,運用傳統宣傳方式,懸掛橫幅、標語,組織宣講員宣講等,向村民的普及法律知識和提升村民的社會公德意識,營造良好社會氛圍,幫助村民養成學法、懂法、知法、用法、守法的好習慣。三是樹立文明新風。通過傳承與弘揚、示范與引領,多措并舉倡導文明新風,凝聚起了一股推動鄉風文明的磅礴力量。定期評選“黨員示范戶”“文明戶”“五好家庭”等,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,增強黨員的先進意識,從細小的事做起,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。目前,共評選出“黨員示范戶”6戶,“文明戶”8戶,“五好家庭”10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