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三伏天已開啟
高溫之下
不少人忙著“曬背”
這真的養生嗎?

近日網上掀起一股“曬背風”引發關注
熱傳的“種草”攻略認為
這是不要錢的“天灸”
可以祛寒濕、減肥等
據現代快報報道
網友們提到的“三伏天曬背”
主要是為了養陽
最佳體驗時間在
初伏、中伏、末伏這三天
這樣做是為了
讓體內的伏邪排出體外
不僅能驅寒保暖
還能緩解抑郁、改善體質、改善膚色

不少經脈和穴位都在后背,曬背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。虛寒體質、寒濕內盛以及經常腹瀉、手足寒涼怕冷的人群,適當試試曬背或有助于緩解。
不過,曬背養生保健,還是有不少講究的,不能盲目跟風,曬背養生有這些講究:
可以選擇早上7-9點,或者下午3點以后,成年人每次日曬時間以20分鐘到1小時為宜;嬰幼兒和兒童由于皮膚嬌嫩,每次日曬時間可適當縮短至15~20分鐘;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,時間可適當延長,但不能一次暴曬太久。
曬太陽以達到微微出汗即可,不可曬到大汗淋漓,精神煩躁。初次曬太陽時間可以短些,若感覺舒服,可以適當稍微延長時間,或分多次進行。
曬背時不可空腹,頭、面、眼部應做好防曬措施,如戴遮陽帽、太陽鏡,曬時候最好穿一件淺色薄衫,曬前曬后要適量喝水,補充體液消耗。
可準備常溫酸梅湯、綠豆湯、淡鹽水,同時攜帶溫水及防暑降溫藥品以應急。曬完背后最好先在蔭涼處,避強風冷風,如果出汗多,要等汗停了再進入空調房。
對紫外線過敏者,或是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人,氣陰兩虛或陽盛體質人群,孕婦等人群不太適合曬背。
另外,年齡較大者也應慎重,最好在家人陪同下,注意好各種細節,避免引起不適。吃過這些食物、藥物應做足防曬。
服食或接觸過藜菜(灰菜)或其他有光感性的植物后也應避免日曬,常見的感光性食物有無花果、菠菜、萵苣、蕎麥、小白菜、芥菜、莧菜、馬齒莧等。
服用過易發生光毒反應的藥物,在服藥期間及停藥后5日之內,應避免接觸陽光或紫外線。光毒反應發生率較高的是沙星類抗菌藥,如環丙沙星、氧氟沙星、依諾沙星等。此外,四環素類、磺胺類等也有過光毒反應的報道。
因此,建議服藥之前請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,特別是說明書中注明該藥可致光毒反應時,應做好防曬措施,出門前涂抹防曬霜,打遮陽傘、戴墨鏡、穿長褲及長袖,避免皮膚直接暴露于陽光下等。